年各部门单位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落实“项目深化年”要求,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
区财政局编制的决算草案表明,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537449万元,支出总计537449万元;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433694万元,支出总计433694万元;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计102242万元,支出总计93493万元,累计结余158062万元;国有资本营收47万元,支出2万元,结余45万元。审计发现:
(一)财政资金统筹增效方面。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精准。1项资金预算342.13万元,实际的需求仅171万元,占比50%,测算差距较大。二是挖潜降本仍有空间。2个单位资金1095.31万元未统筹盘活。全区65个单位租车费用305.74万元,仅比2023年压减1.4%,落实“过紧日子”要求不到位。经测算应征未征水土保持补偿费5151.51万元。
(二)预算管理改革方面。一是政府投资项目审核还需改进。5个街道(镇)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招标控制价测算不科学,标准不统一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工作范围较窄。近两年仅对9个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公司进行监督,未对使用财政资金的民营企业等主体做监督。
(三)财政运行风险方面。专项债券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有待加强。1个项目建成后闲置。4个项目实际收益未达预期。3个项目未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核。
对全区57个一级预算部门及109个所属单位、10个街道(镇)重要事项做大数据审计全覆盖,对9个一级预算部门进行现场审计。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提升预算执行规范化水平,审计查出问题呈下降趋势。但审计发现:
(一)预决算管理不够严格。2个部门结转结余资金14.87万元未编入部门预算。3个部门超预算支出68.18万元。1个部门决算数字不实。
(二)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。1个部门3项专项资金3986.12万元未及时分配或清退。2个部门绩效目标设置不规范,1个部门45个项目未及时开展绩效评价。
(三)财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。1个部门未建立合同管理制度。3个部门支出单据5.2万元不合规。1个部门无依据支付劳务报酬5.15万元。
(一)县域经济发展审计情况。市区两级联动审计发现:一是招商引资管理不精细。部分招商引资协议未约定责任主体、建设周期等关键要素,未建立协议履行和违约处置台账,对招引后长期搁置、运营效益差的项目无牵头部门负责跟踪评估,影响招商引资整体布局。二是黄河滩区外迁安置后续发展存在困难。截至审计日建设资金缺口9.08亿元,2个街道垫付社区设施运行及费用1363.78万元,持续运管难度大;5.85万平方米、1.67亿元的商业设施用房建成后难租售,占建成面积的78.93%。三是文旅特色产业政策落实效果不佳。产业规划引领作用不足,未结合已有资源禀赋制定具体行动方案,各类文旅资源缺乏有效统筹整合,缺少吸引力强、收益高的旅游服务产品持续供给。
(二)基层医疗机构审计情况。审计发现:一是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。村卫生室药物购销台账不完善,医疗设施配备优化不达标,97个村卫生室公建工作未完成。二是财务收支管理尚需加强。1家机构财政资金179.62万元长期闲置,1家机构疫苗接种服务费49.31万元未上缴国库,2家机构药房药库内部控制不严格。
(一)投资项目监管审计情况。市区两级联动审计发现:一是重点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。未开展已竣工重点项目后评价,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。二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不理顺。23个计划建设项目未纳入预算。7个项目未按要求开展概算审核。20个项目未开展招标环节审核监管。
(二)公共投资项目审计情况。一是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。1个项目前期未充分调研移除树木的可行性,导致294.37亩地块未建设。1个项目建设内容有建设草坪19740.61平方米、132万元,还没完成竣工验收,由于管护难度大,草坪已变成荒地。二是招标控制价虚高或编制不规范。1个项目招标最高限价增加1327.94万元依据不充分;1个项目仅发布招标控制总价6500万元,未发布工程量明细清单,无法有效控制造价。三是对项目发包监管不力。1个项目合同价1988.5万元,违反合同规定2次转包后承揽价1749.88万元。四是工程建设价格管控不到位。2024年中介机构完成16个单体工程结算审核,送审5251.65万元,审减560.99万元。延伸审计发现19个项目工程价款1065.54万元不实。五是竣工验收把关不严。1个项目路面恢复工程混凝土严重脱砂,1个项目部分毛石挡墙强度不合格,1个项目未经竣工验收投入使用。
(三)供销系统审计情况。巡审联动审计16个单位发现:一是资产管理混乱。135处房产出租未实行公开招租,34处房产出租期限在20年以上,无法保障资产应有的收益。违规对外承包分支机构,2个单位投资损失25万元。2个单位未收取资产出租、处置等收入24.31万元。二是内部管理失控。6个单位使用个人账户等核算单位财务收支,1个单位以集体收入抵顶个人费用26.55万元,4个单位高息借款加重债务负担。1个单位工程结算价超中标价150%,1个单位建设项目未履行招投标程序。移送问题线项。
完成2项交办审计任务,审计金额9551.39万元,核减1441.09万元,为领导决策提供坚实基础,助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。
市区两级联动审计发现:2家企业对外担保规模超集团合并净资产的40%,增加自身经营风险;1家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3474平方米,抵顶工程款1125万元,未做账务处理;国有企业股权投资质量不高。
截至审计日,共有4处资产需盘活处置,其中2处未完成清查,2处清查资产19272件、价值10546万元,6个单位提报需求1533件,目前调拨288件,资产清查、需求征集及响应还需提速。
一是未结合实际建设“虚拟公物仓”,资产配置效率还需提高。二是区财政局清查待报废资产数量7233件、价值5266万元,目前尚未开展报废审批。
1.42公顷地块信息与耕地进出平衡方案内容不符;部分空气质量年度目标未完成,专业检验测试设备闲置;1项水环境治理项目推进缓慢;绿化养护项目考核不严格等问题。
年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2项,审计领导干部15人,查出问题142个、金额21589万元,提出建议40条;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及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,促进干部监督关口前移。
积极开展成本测算工作,逐步优化支出结构。从严控制实体账户,挖潜盘活存量资金,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、规范性。一以贯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“过紧日子”要求,兜牢安全底线。
从项目规划、可行性研究、资金保障、平衡收益等方面做好前期筹备工作,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。严格地方专项债券管理使用,优化民生项目和资金全过程跟踪问效。
依法依规做好国有资产监管,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机制,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,提升创收能力。规范国有资产日常管理,加快“虚拟公物仓”建设,提高资产配置效率。
严格按部门单位职责履职,严禁将应由本部门单位直接履职的事项外包给第三方。强化严守财经纪律底线意识,持续推进源头治腐,筑牢财经纪律防线,对违反法律法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。
审计查出问题后,已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,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。区审计局将按要求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面整改情况。
今年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。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审计机关“科学规范提升年”行动要求,以“项目提升年”为总牵引,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,做好常态化“经济体检”,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指导和监督,认真落实区人大审议意见,扎实推进问题整改,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做出新的贡献!